教师节——致敬教育先驱

发布者:建筑与规划学院发布时间:2019-09-10浏览次数:10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蓄传承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精神,大兴“师道既尊,学风自善”之风,大为“师严道尊,民知敬学”之举,让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教育先圣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国历代教育家、思想家名录。

中国历代教育家名录

孔子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字仲尼,世尊称为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

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孟子

孟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称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邑(今山东省邹县)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教育思想:

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具有任义礼智四种“善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他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

荀子

荀子,古代哲学家、教育家,世称荀子。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他曾几次游学于齐国的稷下学宫,并三为祭酒(学宫领袖),在稷下先生中被称为“最为老师”(最受尊重的老师)。

教育思想:

(一)“人性朴”论。荀子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荀子认为教育在“善伪”中有巨大作用。他还很重视“渐”,即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的“积”和“渐”,教育可以使人发生质变。“人性朴”,即人性经过改造是可以从善的。

(二)在德育原则和方法上,荀子提倡:长虑顾远、积善成德、培养德操。这些与孔孟的思想有相同之处。

(三)荀子一方面看重教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有尊严有威信;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育思想: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颜之推

颜之推(531-597),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回家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而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南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主要成就: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教育思想:

重视爱教结合思想的现代意义爱护和教育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对子女溺爱太多,保护过多,包办过多,这是爱的误区。教育是理性行为,而家长的爱往往出于本能,缺乏理智。

韩愈

韩愈(768年—82412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教育思想:

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程颐

程颐(1033-1107),汉族,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教育思想:

(一)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

(二)教育以德育为重,强调自我修养,“格物致知明本末”,其途径为致知、格物、穷理。

程端礼

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今鄞县)人。15岁时能记诵《六经》,晓析大义,治朱子之学。累任建平、建德县教谕,台州路、衢州路教授等,生徒甚众。后以将仕郎、台州路儒学教授致仕归里,郡守王元恭礼请为师。

教育思想:      

按照朱熹"明理达用"思想,纠正"失序无本,欲速不达"之弊,详载读经、学习史文等程序;注意教学程序,重视功底训练,强调经常复习、考查,成为家塾详细教学计划。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031日—15291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思想教育:       

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1927年),清末,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教育思想:

(一) 重视教育的作用。

(二)变科举,废八股。

(三)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教育制度。

(四)《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思想:

(一)教育要平衡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政党则不然,它要造成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党服务,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

(二)教育是求远效的,着眼于未来,其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内表现出来,所以讲“百年树人”。而政党是求近功的,往往只考虑眼前的利益。

(三)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10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教育思想:

(一)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三)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陶行知

陶行知,汉族,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教育思想:

(一)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二)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三)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