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台湾交流已经过了半学期了,这段时间时间对我的改变还是蛮大的。
首先是口音吧,本觉得东北口音对于南方人已经很魔性了,极易把南方人带跑偏;来了台湾后发现,台湾腔嗲嗲的调也很容易让人不经意就跟着学,比如微(wéi)笑、危(wéi)险、拥(yóng)抱等等⋯尽管有去学,但还是会被当地人一下听出来,不过他们对于大陆人都没人任何偏见,所谓的偏见、歧视应该只是两岸媒体夸大地各说其词罢了。
因为台湾与日本关系较为亲密,所以很多方面也有向日本借鉴。例如道德、礼仪方面,台湾民众普遍道德素质较高,「不好意思」、「请」、「对不起」、「谢谢」等这些礼貌用词经常挂在嘴边,我在台湾生活的这19天来,这些词的出现频率甚至比「的」、「了」更高。让我印象深刻与国内有很大差别的一点在于购物付款时,在国内收银员收完钱再给你发票可能就结束了;但在台湾,收银员收钱时会向顾客道谢,顾客接过物品、找零时,也会向收银员道谢,这种场景并不是出现在什么大商场、几星级酒店,而是每一家商店都是如此,小至便利店,大至国际商场。以及关于垃圾,在台湾的街道边,几乎是没有垃圾桶的,所以所有你产生的垃圾都得先攒在手上或放入包里,到便利商店内的垃圾桶再分类丢弃,比如一杯麦当劳买的可乐,你得将盖子、吸管和杯身分开,塑料的丢在可回收一区,杯身丢在纸类一区,这些全靠人民的自觉性。
在学习生活方面,台湾的教育体系更注重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因为我们的课程都是由自己网上选课,并不是一个学系的学生只能修自己的系内学科,学校还有要求一定的系外选修基础学分,所以我在一堂课内,我的组员可能来自金融系亦或是机电系等。与陌生人组成学习组,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的社交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大多数作业内容并不仅局限于书本、试题,多的是报告书与上台报告形式的作业。以下是我与同学合作做出的模型:
下面是一些大一下的同学在评图时的设计图以及模型:
从概念模型到最终定案的模型,在一个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同学可能做上近10个概念模。例如这个设计主题是保安室,但这看起来更像是公共建筑
这是建筑系的必修课——中国建筑史,并且要求分小组做模型,
这是我们组模型的一部分。这天我在咖啡厅呆了8个小时来搜集设计相关的案例与资料
图中的木架结构是学校前几届建筑毕业生留下的别设计概念模型,现在处于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因此经常能看到大五的建筑系学长学姐操着电锯、电钻做着巨大的毕业设计。
这是部分大二同学的小书屋设计模型。
下面则是一些关于台中的城市景象:
在一栋高楼顶所拍摄。因为大家普遍友善,所以很多大楼都可以随意进出。其实在台中,机车与汽车的比例将近4:1,所以平时看到的等红绿灯现象并不如此。
左侧是我们校园内,一墙之隔便是台中地区最大的夜市——逢甲国际观光夜市。那里每日几乎都是人山人海,在校园内5分钟的步行路程,在夜市内会被延伸至30分钟。右图中是高雄市最有名的捷运站——美丽岛捷运站。这是由著名意大利艺术家水仙大师(Narcissus Quagliata)亲手打造的光之穹顶。许多游客都要慕名前来拍照。
因为我交换的专业功课比较繁忙,所以这半个多月除了228的连假以外,就没怎么在台湾四处逛,。但我处在逢甲大学,旁边就是国际观光夜市-逢甲夜市,所以在吃的方面,着实大饱口福。逢甲大学曾经也有校内食堂,由于夜市的影响力太大,食堂自然而然也就垮了。下面是我这段时间在台湾吃的少部分大餐,忍住口水喔⋯
台湾很有名的东海大学,身后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所设计的路易斯教堂
228连假时我与朋友们去了台湾西北部的一个小岛——小琉球。这是一个周围海水蓝至发绿、清澈见底的小岛,且小岛多是礁石滩而并非沙滩,所以岸边见不到任何海水卷起的沙砾,可以一眼看见水底。当然我们没有放过浮潜的机会,好好过了一把浮潜的瘾。
以上便是我这段时间在台湾逢甲大学交换期间的生活体验。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体验了从未有过感受。
我很开心,也很快乐。此次交流访问让我在设计方面更加有了头绪,明确做设计的基本过程,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这半年的收获远远大于以往的生活。
规划1502 黄群超
2017年3月5日